蔡英文籌設的「小英教育基金會」開幕,期待大家「一起想想,想想你我,想想這塊土地,還有這個世界和我們的時代」,網路「想想論壇」也已上線。政治人物願意帶領人們思考是件好事,但政治不是清談,「想想」之後,「做什麼」和「怎麼做」才是重點,這個教訓對朝野都一樣。
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證所稅案,雖已完成三讀,但過程中引發的反彈,以及未來執行的效果,都讓外界難以樂觀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更在法案通過前重批政府「有勇無謀」,並強調在經濟不景氣時增稅是最不好的時機。馬政府被批,並非證所稅的概念不對,而是沒有提出好方案,加以選擇了一個壞時機,簡單說就是沒有「謀定而後動」。若套用蔡英文的邏輯,即出手前沒有好好「想想」,爭議幾十年的大問題卻倉促上場,難怪引來罵名。
推動證所稅積極的前財政部長劉憶如因該案而下台,現在批時政更加沒有顧忌了。最近她為文回顧早在去年六月她擔任經建會主委時,就在行政院會呼籲留意全球景氣趨緩,各部會應及早構思因應;隨後,政府歷經七個多月開會研商,政院在去年十二月已通過「經濟景氣因應方案」,但方案還未執行,如今面臨全球經濟更為嚴峻,政府的對策卻還停留在一場又一場「研議會議」與「舉辦座談會」。這個例子裡,政府是「想太多」嗎?為何至今還拿不出立竿見影的行動對策?
在朝如此,在野亦未必高明。論述是蔡英文的強項,但她四年黨主席任內提出的「十年政綱」,如今束諸高閣;兩岸政策除了「和而不同,和而求同」,誰還記得什麼具體內容?她卸任黨主席前說「要在互動中了解中國」,至今可有「互動」?她在總統大選中最不願聽到的「空心蔡」稱號,難道不就是因為「想太多,做太少」?
繼蔡英文成立基金會、開設網路論壇之後,蘇貞昌明天起將展開「過庄行腳」下鄉之旅。綠營兩大天王暗自較勁。但比起蔡英文還在「想想」,蘇貞昌至少已經開始「行腳」,單從行動力來看,蘇似乎準備「超越」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