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18大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,在台上的胡溫領導核心,將在大會閉幕後全面交權,由習李上台接棒。海內外輿論普遍認為,在這次18大的人事安排上,尤其是最高領導層的安排上,前一代的領導核心江澤民發揮了「太上皇」的作用,成了人事佈局的最大贏家,而外面津津樂道的江胡鬥,並沒有出現。但是,胡溫雖然在人事問題上退了,卻在政策延續上,為自己未來的歷史定位,布好了局,不可謂不高明。
胡錦濤在18大的政治報告中,提出了國民收入翻增計畫,這是贏得民心;在政治上首次提出了黨代表提案構想,這是擴大黨內民主,建構循序漸進的民主化進程;在國防上,提出了擴大海權,成為海洋大國的宣言,這是確立強國路線圖。而溫家寶則利用未來三、四個月的執政時間,提出了國務院機制和經濟架構上的全面改革藍圖,可謂「九門洞開」,李克強做成了,溫家寶將坐享設計師的功勞,做不成,則是新領導層的無能,而非溫家寶過去十年的不作為。
從這個角度看,胡溫在18大上,並非是完全的輸家,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贏家,因為人事問題是短暫的,涉及的是短期利益,方向問題是長線的,涉及的是歷史評價和定位。比較困難的,反而是即將上位的新核心,因為無法主導人事安排,接手的是一個同床異夢,各有背後主子的團隊,未來的工作只能妥協加妥協,難以形成共識,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;因為只能遵循18大胡溫定出的改革路線圖,所有的努力和成功,大部分是算在胡溫頭上,而不能讓自己的權威光環,擦得更亮。說穿了18大的高層團隊,在未來的三、五年裡,就是「高級政治打工團隊」,而要真正說話算數,按自己的政治藍圖大幹一場,還得要等到下次黨代會。這種情況,當然也可以從積極正面的角度看,是為了中共政策的延續性以及穩定持續的發展,突出的是穩中求變,而非一夜巨變。
在上述內政外交的發展藍圖中,內政最難做到的,顯然是國民收入倍增,因為這需要經濟發展的速度,在未來十年,維持在7.5%的增長率之上。除非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,可以仰賴日益強大的內需市場,如果還是要靠外部市場,那麼,在全球化日益複雜,美國經濟遲遲難有起色的現況之下,中國維持高速度增長,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。一旦經濟發展放緩,18大的這個承諾就可能打折扣甚至泡湯,屆時激起的民意反彈,尤其是對難以遏制的權錢結合的不公平社會統治機制的反彈,結果就難以預料。反之,如要「硬著陸」兌現諾言,通貨膨脹難以避免,後果則一樣嚴重。
外交是內政的延續。如果未來五至十年,中國經濟發展仍然需要外部市場,尤其是依賴美國市場,那麼,在外交上,或者海洋強國崛起上,也會困難重重。總體而言,18大後,習李體制將在外交上硬一點,以應付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,以及稍微遏制一下美國在東亞發動烽煙外交的猖獗。但是,如果在經濟增長問題上繼續依賴國際市場,尤其是美國,那麼,在關鍵性的衝突上,比如中日釣魚島領土主權爭執上,中國不可能真正與美國翻臉,最後還是會做出很難堪的妥協,非但難以完成成為海洋強國的夢想,外交危機還會演變成內政壓力。除此以外,緬甸的民主化發展,北韓的金家王朝統治危機等其他周邊國家的事情,也會給習李體制的外交,帶來很大的麻煩。
由此可見,18大的會,最後還是會開成「團結勝利的大會」,但習李體制登場,面臨的內政外交局面,不可謂不嚴峻,而胡溫留下的,是一個棘手的攤子外加一個輝煌的「藍圖」,以及越來越多的「婆婆媽媽」,要開出新局,更需要嶄新的思維和方案。
【2012-11-16/泰國世界日報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