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文/鍾文萍;攝影/楊智仁】

「在臺北,你每天忙得幾乎停不下來;但穿過人潮車潮爬到這盆地制高點的時候,你可以擁有一點點自由、一點點奢侈的空白。」騎著小摺一口氣衝上大屯山頂,49歲的李先生雖然汗流浹背,卻難掩興奮。

他任職媒體人資部門主管,是業界有名的運動狂熱者;下了班到運動中心跑步、游泳,假日早上登山或騎車,下午帶著孩子到河濱公園丟飛盤、玩直排輪。別人看他運動是為了紓壓健身,他卻認為,選擇多元的休閒運動,原就是都會生活最迷人的一部分。

李先生的車友們深有同感:「遊客要的是熱鬧新鮮;而臺北人在這裡生活,要的是生活空間和品質。更棒的是,這樣的資源就在身邊隨手可得。」

在喜歡臺北的十二大理由中,有高達7成以上的受訪者因為休閒活動選擇多元而更喜愛這座城市。可見對臺北人來說,自行車道、運動中心、親山步道、鄰里公園,這些被歸諸為soft life的公共建設,即便沒有摩天高樓那樣榮耀醒目,卻對城市生活品質有著根本的影響力。

自行車道四通八達

以自行車而言,騎乘自行車在全球蔚為風潮,許多成熟的國際大城市如荷蘭阿姆斯特丹、丹麥哥本哈根、英國倫敦,都擁有完善的公共自行車系統。臺北市見賢思齊,這幾年陸續建置車道已達百餘公里,吸引超過十萬臺北人加入單車一族。

28歲的簡茹芬從日本回臺一年多,依然喜歡像在京都唸書時那樣,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。這些日子她已經摸索出一條美麗的「通勤路線」:從北投出發,沿著關渡金色水岸自行車道,到了圓山接上基隆河自行車道,從6號水門出去就能直抵位於八德路的公司。迎著風,沿著河濱自行車道踩踏奔馳,她感覺非常舒服,「車道平坦通暢,騎乘舒適度不錯。」

甚至假日到東區逛街、喝下午茶,想移動時,她依然選擇YouBike。「想想看,從捷運站到百貨公司雖然不算遠,但是走路太累,公車要等,計程車又太貴,還是自行車最好。」小資女孩算盤打得很精:「在臺北市開車每月至少要一萬五以上,騎車完全不用錢,就算轉搭捷運、公車,每個月也花費不到兩千元,超省錢!」根據交通部統計,全臺北市像簡茹芬這樣的自行車通勤族已達4.2%以上。

李先生後來把老爸老媽、老婆小孩和同學、同事通通拉進來一起騎車,因為「人多有伴,還會形成一種微妙的競爭感,變得更熱鬧有趣。」他坦承從前「一放假只想在家睡覺、看電視」,現在假日經常一起出遊騎車,全家都開心。「不要看我還是胖嘟嘟的,幾年騎下來,整個體能都變好了!」他笑著說。

運動中心掀起全民運動風潮

華燈初上,東區街頭擠滿了衣著光鮮、悠閒逛街、吃飯的人潮;同樣的人聲鼎沸也出現在南港運動中心。新學期剛開張,潛水池畔擠滿前來體驗潛水的新學員,私人牙科診所院長陳醫師也是其中之一。

其實陳醫師已是潛齡20年的老手,曾加入潛水俱樂部的他,玩遍世界各大知名潛水點,包括著名的印尼藍碧海峽與西里比斯海的西巴丹島,聞者莫不好奇他到運動中心上課的理由。他唉嘆一聲:「實在太忙了!沒有時間出國,而且我60多歲又有心臟病,潛海風險越來越大,老婆推薦我下班可以就近來這裡玩潛水,收費便宜,教練風趣又有同好一起玩,這樣也可以過過癮。」

市區另一頭,魏小姐聽說攀岩有助於兒童增強手眼平衡協調和學習專注力,專程帶著一雙剛上小學的兒女到北投運動中心學攀岩。報名之前,她認真比較過戶外與室內攀岩的差異:「戶外攀岩常受到天候影響,攀登危險度也高,而運動中心室內攀岩場兼顧安全與運動樂趣,特別適合初學者練習;當然,收費比戶外教學經濟實惠也是重點。」這晚,小小孩在教練細心指導下,沒多久已經像兩個小蜘蛛人將身體四肢趴貼在高牆上,自由自在的游移。

自從全市12個行政區運動中心開幕以來,這股全民運動風潮開始席捲臺北市。

據市府統計,去年12區運動中心單月使用人數超過120萬人次,連藝人、政治明星都成為常客;這樣的好成績,讓行政院體委會在規劃未來全臺興建50座國民運動中心時,有部分即參考臺北市的規劃。

一名運動中心執行長分析:「每一個運動中心都會根據所在地點和人口族群打造自己的鮮明特色,藉以吸引不同的運動族群。」例如萬華運動中心有青少年很愛的漆彈專用場地,南港運動中心有臺北市唯一的深水潛水池,大同運動中心有全臺唯一符合國際級比賽標準室內溜冰場等,「運動中心之間彼此有種既學習又競爭的微妙狀態,大家都要繃緊神經才能hold住學員持續來運動的動力,要不然學員很容易懶散,到最後就不來了。」

前年曾有媒體報導「市民運動中心打敗私人健身房」,引起坊間熱烈討論,在內湖運動中心打壁球的吳小姐認為:「這不是不可能。」她曾參加過多次私人健身俱樂部,不巧都遇上倒閉潮,她苦笑稱自己「再也不敢買會員卡」。她認為,運動中心收費相對較低,而且離公司近,交通方便,課程選擇多,她開玩笑說:「而且相對穩當,絕對不會說倒就倒。」

親山步道親近自然

從市區轉往郊區,臺北市有20條不同等級的親山步道,對於喜愛綠意與生態觀察的人來說,是值得放慢腳步的休閒運動。

「親山步道當初規劃的一大特點,就是交通要便利,只要出門,半小時就能抵達登山口。」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股長陳彥成表示,親山步道透過便捷的交通路網優勢,將市區與郊區快速連結,並因應步道長度、高低起伏及體適能條件來規劃,因此受到不同族群市民的喜愛。

市府估計,全市步道系統每年使用人數將近130萬人。一般印象中臺北人大多不愛運動,其實已有一半以上的臺北人透過親山步道,走進大自然。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資深解說員葉淑蓮認為,親山步道結合了「登山」與「旅遊」兩大元素,地點可及性高,與社區的關係密切,很能鼓勵民眾就近親近山水,對環境生態保育也有很大助益。

事情就是這樣:在臺北市,不必走進深山荒野,只要走進中正山、南港山、虎山、象山、大崙頭尾山……等綠野小山,或是騎上鐵馬追風遊河,就能輕鬆體會大自然美妙的鳥語花香,以及揮汗運動的暢快淋漓。不分晴雨寒暑,你都可以像李先生、陳醫師、吳小姐一樣,隨時親山、玩水、玩運動,享受休閒運動選擇多元的城居歲月。

這時候,你不一定會愛上臺北,但如果你變得越來越健康快樂,我會了解,你住在臺北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臺北畫刊》十二月號539期】

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美女若仙 的頭像
    美女若仙

    美女若仙美若天仙

    美女若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