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系願景工作室今天起推出「公路正義」系列專題。此一專題,是希望改變台灣的交通文化,成為一個有人文素養的社會。

交通,最能反映一個社會是否有人文素養。台灣每年有兩千多人死於交通事故,平均每4小時就有一人,其中超過一成是行人。當年「921地震」一夕奪走兩千多人性命,全國同感悲慟;而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超過兩千,讓多少家屬悲泣吶喊,我們豈可不在意。前駐南非大使陸以正曾在首都的行人穿越道上被撞傷,你、我也隨時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。

稍早本報系曾訪問外國人對台灣的觀感,最多人提到的是有「人情味」。然而,馬路上汽車橫衝直撞,每年冤死兩千多人,台灣還能算是有「人情味」、有人文素養的社會嗎?難怪外國人都說了,客氣的台灣人,一開車就變樣了。最近,連美國、加拿大和日本都在官網上提醒來台旅客要注意台灣的交通,因為台灣駕駛不禮讓行人。

先不談人命和人文素養,光說過去外國人當面雖不說出來,但回國後口耳相傳台灣惡劣交通,曾經阻礙了多少外國人來台觀光?現在美、日官方對台灣發出的「旅遊警報」,更可能讓不少國外觀光客視來台旅遊為畏途?從這個角度看,大家應明白交通也有「產值」的道理。台灣要拚經濟,拚經濟要靠觀光,交通不好,在路上不安全,誰來觀光?

台灣汽車駕駛人的惡劣行為,包括酒駕、闖紅燈、任意變化車道、車不讓人等。在南部規範疏鬆地區,人們如同進入交通叢林;而交通建設龐鉅的北北基,一樣好不到哪裡。政府交通執法不積極,深怕引起民怨流失選票,常常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,還美其名是台灣特色的人情味,這是自欺欺人。

和稀泥的執法「人情味」,絕非值得標榜的台灣特色,因為沒秩序和不守法都將使民主和人文難以提升。外國政府對台灣交通發布「旅遊警告」,誠是國恥;更重要的是,我們不能坐視車輛在街頭呼嘯傷害人命而無所作為。民眾要學習禮讓駕駛,政府則要做好道路規劃,制定讓人樂於遵守的使用規則。

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女若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