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英九總統(左)上午出席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,馬總統在會中頒發2012全球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給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(右)。
記者徐兆玄/攝影
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上午表示,「有/無感」成民間解讀公共政策的指標,理當被嚴肅看待。但他提醒,許多政策存在時間差,先在中央扎根,才在地方落實,民眾對後者才有感;此外,發放消費券民眾很有感,但它是短期措施,救急不救窮。他強調,作為政治領袖,視野要深且遠,超越一時負面批評,增加創意、加強落實,才能成就偉大有感政策。

劉兆玄上午出席「第10屆遠見雜誌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」,以「什麼是有感政策」發表專題演講。他表示,有/無感原是主觀認知,但當它成民眾解決政府施政的指標,就要嚴肅看待。至於「有/無感」該如何解讀,他以各種例子來強調民眾評價宜深入思考。

劉兆玄指出,地方戶政事務所簡化民眾申辦程序深獲民眾青睞,表示很有感,但讓這個優質服務落實,得力於政府事前將戶政資料數位化,但老百姓對這是無感的。又如最近幾年地方政府頻頻爭取舉辦燈會、煙火會、國際賽事、博覽會等。劉兆玄說,這些活動經費多在地方與立委施壓下,由中央政府支出,民眾對活動有感,但「經費誰出」無感,「倒是中央很有感,不過是感冒的感。」

劉兆玄也強調,施政有感存在時間差。他以蔣經國興建十大建設為例,儘管如今各界均肯定十大建設對國內經濟助益,但起初也飽受訾議,有人批評蔣是敗家子、也有人稱中山高速公路只是開給有錢人用。

話鋒一轉,劉兆玄指出,政府應對金融海嘯後的世界經濟變局,4年前全國發放消費券,民眾有感,對民心振奮、社會安定與市場流通也有一定助益,但舉債行為只能偶一為之。至於讓台灣經濟轉骨的長遠因應,其實是同時間擬定的4年5000億擴大公共建設與6大新興計畫,但這就不是轉瞬見效。

劉兆玄也提到如何營造有感的兩岸政策。他認為,馬總統頭4年在不統不獨不武的基礎下讓兩岸關係大幅進展,建議下一個4年應以時間換空間,聚焦在未來兩岸人民福祉的基礎上,撇開現實統獨爭議、擘畫願景。他表示,過去4年兩岸關係讓人民有感,但倘政策不能加值,有感有可能變惡感。

劉兆玄語末強調,政治領袖的視野要深且遠,不要畏懼民粹式的反對抨擊,加強溝通技巧、堅定方向加以落實,才能成就偉大有感政策。今天劉兆玄也獲頒遠見雜誌「2012全球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」。

本文出自正妹資訊網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女若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